翟志刚是中国著名的航天员,他分别在2008年和2021年完成了两次重要的出舱任务,并多次报告“感觉良好”。
1. 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
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作为神舟七号航天员,在刘伯明和景海鹏的协助下,完成了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翟志刚穿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行了舱外通话、国旗展示、有效载荷回收、舱外行走等多项任务。他在16时41分顺利出舱,并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在出舱过程中,翟志刚遇到了舱门难以打开的困难,但最终在刘伯明的协助下成功开启舱门。
2. 2021年神舟十三号任务:
2021年12月26日,翟志刚作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再次进行出舱活动。他在出舱时同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翟志刚的这两次出舱任务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也彰显了航天员们的勇气和毅力。太空漫步,再次起航——翟志刚“感觉良好”背后的故事
想象你正站在浩瀚宇宙的边缘,脚下的星辰大海仿佛触手可及。而此时,一位中国航天员正从太空向你挥手,他的声音穿越星际,带着满满的自信和力量:“我已出舱,感觉良好!”他就是翟志刚,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一、13年后的重逢

2008年,翟志刚在神舟七号任务中完成了中国首次太空出舱,那一刻,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飘扬,国人为之沸腾。如今,13年过去了,翟志刚再次踏上太空之旅,再次挑战自我。
这次,他不再是独自一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乘组中,还有王亚平和叶光富两位航天员。他们三人组成了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波客人,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二、太空漫步,再创辉煌

11月7日,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翟志刚成为首位再次执行出舱活动的航天员,王亚平则成为中国首位进行舱外活动的女航天员。
出舱的那一刻,翟志刚激动地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祖国的承诺。随后,王亚平也跟着说:“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叶光富则在舱内配合支持,说:“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三位航天员的声音,如同太空中的交响曲,让人倍感温馨。
三、传承与浪漫

“感觉良好”这句话,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人数十年来传承与默契的缩影。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中,杨利伟在返回地面后也说了一句“感觉良好”。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中,翟志刚在太空首次传来中国航天员的声音,也是“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这份传承与浪漫,也融入新一代飞天舱外服的设计与使用中。目前,中国空间站已配备三套舱外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保障。
四、航天员的底气
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崛起,航天员的底气也更加充足。太空行走是太空探索过程中危险系数相对较高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最受人关注的一个任务。而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正是肩负着这份使命,勇敢地挑战极限。
在地面控制中心,航天员们与地面指挥人员对话,声音平稳,紧张恐惧的情绪很少。很多网友甚至感觉三名航天员的排比句汇报方式很有意思。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崛起,航天员的底气也更加充足了,也更加有信心了。
五、航天员的信念
太空行走,是航天员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追求,对梦想的执着。翟志刚在神舟七号任务中,曾将五星红旗在太空中高高飘扬,那一刻,他心中充满了自豪。
如今,翟志刚再次踏上太空之旅,再次挑战自我。他深知,每一次出舱,都是对生命的挑战,都是对科技的考验。但他依然坚定地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这句话,不仅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祖国的承诺。
翟志刚和他的战友们,用行动诠释了航天员的信念: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们愿意付出一切。而我们也应该为他们点赞,为他们的勇敢和担当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