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血库告急的情况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下是关于血库告急现象的详细背景和原因:
血库告急背景
1. 供需失衡:目前,我国血液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血液资源分布不均、调剂机制不健全且缺乏全国统一管理体系等问题导致血液制品供应链出现“供需失衡”。
2. 献血人数减少:近年来,献血人数有所减少,尽管2023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和献血量创历史新高,但血站通告“血液库存告急”的情况时有发生。
3. 气候和疾病影响:持续的雨雪天气和“断崖式”降温,以及呼吸道系统疾病高发,导致团体献血及街头献血者人数大幅减少,而临床用血量高位运行。
血库告急的原因
1. 献血机制问题:虽然人们自愿献血,但在家人需要输血时,还需要按照医院流程申请,这可能导致一些人不愿意继续献血。
2. 单一的献血群体:目前,大学生是献血的主要群体,当他们放假离校或受其他因素影响时,就会导致献血量减少。
3. 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宣传和单位宣传在鼓励人们献血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宣传不到位,就会影响献血人数。
4. 健康问题:随着加班内卷,很多人献血前的血压和谷丙转氨酶都高,这影响了献血者的数量。
5. 献血政策与实际情况难以对接:献血的年龄限制、时间和地点限制以及献血站设施落后等问题,也导致了献血人数的减少。
应对措施
1. 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途径,广泛宣传献血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公众对献血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 优化采血服务:提高采血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献血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献血环境。
3. 扩大献血者队伍:积极招募和扩大献血者队伍,包括鼓励大学生、军人、公务员等群体参与献血。
4. 完善政策和激励措施:政府可以出台更多鼓励献血的政策,如给予献血者一定的假期、优惠待遇等,提高献血者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5. 倡导公益精神: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献血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通过这些措施,希望能够有效缓解多地血库告急的现状,保障患者的救治需求。爱心接力,生命续航:多地血库告急,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却有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多地血库告急!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警示,更是对无数患者生命安全的严峻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的可贵和人间大爱。
紧急时刻,爱心涌动

当得知血库告急的消息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朱礼的同事们深感忧虑。朱医生年仅33岁,却因突发病情正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亟需大量B型血续命。消息一出,牵动了全城的心。
红谷滩区九龙湖街道新琚东社区迅速响应,号召红谷红新星驿站的外卖小哥为生命接力。他们组建成“热血先锋队”,暂别配送箱,带上身份证直赴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区爱心献血屋。队伍中既有多次献血的老将,也有首次挽袖的新兵,但此刻他们只有一个共同心愿:让殷红血脉流淌成生命长河。
“平时我们都在忙着送餐,这次能有机会帮到他人拯救生命,我觉得很有意义。朱医生救过那么多孩子,现在换我们守护她!”美团外卖小哥毕传明的话语道出所有人心声。
跨越200公里,生命延续

在遥远的海南,五指山市18名地贫患儿急需医疗救助。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主要原因为先天性遗传因素导致,我国南方为多发区域。据统计,在海南登记在册的地贫患儿约有500多名,而五指山市就有26名地贫患儿,其中有19名患儿急需医疗救助。
五指山市慈善总会、五指山九三学社、五指山市蓝天救援队等机构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2月15日,在他们的帮助下,18名地贫患儿抵达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专家的治疗和诊断。
那天晚上接到地贫患儿需要献血的求助电话,五指山市慈善总会会长黄石卿心里也着急。2月11日晚,有三名地贫患儿病情加重,急需输血治疗,由于五指山市血库相应血型的血液不能满足于临床需要,情况紧急之下,只能在当天晚上与五指山市民政和退役军人事务局一同寻找五指山市驻地官兵的帮助。
幸运的是,五指山市驻地官兵收到求助后迅速响应,在2月14日,经过登记的血型筛查,成功找到与三名地贫患儿相匹配的血型,为地贫患儿解了燃眉之急。
“这是我作为人民子弟兵该做的事情,我们也希望尽可能地去帮助孩子们延续生命。”献血官兵陈健生事后说道。
人间大爱,温暖如春

在江西,一位81岁的武汉大学退休教师罗昌宏的老伴儿躺在中南医院重症监护室里,急需输血。恰逢血库告急,罗昌宏焦急万分。
2月10日清晨,一夜未眠的他,抱着试试看的念头蹒跚跚走进武大梅园食堂,攥紧衣角,深吸一口气,用颤抖的声音发出求助:“谁谁能献血救救我老伴儿?我们是武大的退休教师!”
新年刚过,学校还未开学,食堂里面人不多。可话音刚落,4个年轻人聚拢到老人面前:文学院教师刘丹、刘翔宇、邓小燕,还有一名女学生。
大伙儿围着老人问起缘由。
“我80多岁了,家里老的老,病的病,都献不了血”老人急得嘴唇哆嗦得更厉害了。
“莫慌,莫慌,我们跟你走!”邓小燕老师的孩子一个人在家,大家都劝他先回去;那位女学生,很瘦弱,却一个劲儿说自己身体好,几个人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她劝住。
刘丹和刘翔宇一左一右扶着老人往献血点赶。
当看到老伴儿的面颊终于浮出一丝血色,监测仪上的数字一点一点升上去,罗昌宏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别过头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老人看清楚了两个年轻人的献血证:刘丹无偿献血17次,刘翔宇无偿献血5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爱心人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的可贵和人间大爱。他们跨越地域、年龄、职业的界限,用爱心和热血为生命续航。让我们为这些英雄点赞,为这个充满爱的世界喝彩!